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曹老 > 曹老纪念文集 > 正文

友情链接

曹老纪念文集

关切至深 终身难忘 ——怀念曹建猷教授及夫人姚皙明教授
2019-04-01

白家棣

时光飞逝,恰逢曹教授诞辰九十周年,每次忆及曹教授及夫人姚教授,交往片段,影像清晰,难以磨灭,提携之恩,常常令我潸然泪下,关切之情,历久弥新,终身难忘。

早年,曹教授夫妇一起由西南联大赴美公费留学,曹教授获博士学位,姚教授获硕士学位。20世纪50年代初回国,曹教授担任唐山铁道学院电机系主任及供电教研室主任,姚教授任电机教研室主任,随后又担任电机系副系主任,自此,曹教授一家和铁道电气化结下了不解之缘。

1953年,我刚考取唐山铁道学院电气运输系铁道电气化专业,在北京西郊分部上课。那时耳闻曹教授毅然放弃美国的优厚待遇和研究条件,冲破重重阻挠回到国内,并投身于当时还是空白的铁道电气化事业,风华正茂的他,36岁担任系主任之重担,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1956年,曹教授的“我国铁路电气化的途径”一文发表于《人民日报》。一篇技术性文章居然发表在《人民日报》上,且占据重要版面,在全国引起不小的轰动。许多中学同学得知我师从曹教授,先后从各地寄来多份曹教授文章剪报,表达羡慕之情。我亦为能师从这样一位知名专家而倍感骄和自豪。遥想当年,蒸汽机车占主导,内燃机车尚未蓬勃发展之际,曹教授能高瞻远瞩地看到电气化之前景,并白手起家,未雨绸缪,为铁道电气化事业储备人才,今昔对比,实在钦服曹教授“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大师风范。

1957年,我刚毕业留校,当时正值反右运动,知识分子人人自危。曹教授夫妇居然设家宴款待我和其他4个留校青年教师。席间,曹教授语重心长地说:“走上工作岗位,是新的学习的开始”,随后一一交代我们如何做好教学辅导工作。姚教授更是仔细,连上实验课和习题课时的诸多细节皆一一嘱咐。如今回想,一堂生动的岗前培训,曹教授开展得“润物细无声”,深受教育之外,倍感亲切和温暖。

留校后,我被安持到电机教研室,担任姚教授的助教,她对青年教师十分严格,同时又积极培养,大胆试用。1959年,形势发展把我推上讲台,第一次上课,我诚惶诚恐,姚教授却倍加鼓励,还将她的《电机学》完整讲稿无私赠与,供我参考,讲稿上字体秀丽端庄,感激的同时,更多的是敬佩。我把它装订成册,厚厚两本,细细参详,所获甚多,这也成为我教学生涯的教案原本。曹教授夫妇青年教师、治学严谨之事例,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犹记当年授课的几位教授,均以严谨著称,尤姚教授为最。她教案工整,字迹清秀,几近出版水平;备课时,一丝不苟;讲课时思维清晰,逻辑性强,尤其是板书,堪称一绝,自觉上课是一种享受,毫不夸张。那年上海交通大学3名年轻教师来校进修,其中一位到我宿舍,偶然发现姚教授主讲《牵引电机》时我的课堂笔记,重点、难点、公式、定理均阐述详尽,啧啧称赞,如获至宝,不舍放下,请求我割爱相赠。当时情景,难以拒绝,遂将笔记馈赠于他。时隔多年,他与我聊及此事,还一直感激再三,原来他长期以笔记思路为纲授课,获益良多。

20世纪60年代,为加快培养年轻教师的步伐,教研室要求每位老师拟定一个研究方向,每年交一篇论文,我的选题是“异步电机变频调速”。那时候的中国,科技文献极其匮乏,查阅资料非常不易,后来听说铁道科学研究院的王亨祥教授刚从德国留学归来,研究方向便是“异步电机变频调速”。我很兴奋,找王教授借阅学位论文,如获至宝,可翻开一看,顿时傻眼,全是德文,除了公式、图表以外一窍不通。姚教授获悉,拿走了论文。两星期后,她交给我一本整整齐齐的译文,令我始料不及,捧着沉甸甸的论文,感触颇深,工作繁忙的姚教授居然只花两个星期就将整本论文翻译好,并整理得如此整齐,这里面倾注了多少心血和对年轻教师的关爱啊!

曹教授和姚教授对青年教师的关爱,始终贯穿他们一生。20世纪50年代后期,法国交流电气化技术已趋成熟,为帮助广大教师了解最新的科技,曹教授亲自为全系教师讲授法语课,改革开放后,又为全系讲授英语,刻写蜡版,复印讲义,一丝不苟,为广大教师继续学习和发展扫清了语言障碍,令许多人受益终生。姚教授亦为青年教师开设“机电能量转换课”,并讲授“脉流牵引电机整流”和“不对称电机的对称分析法”等专题,新鲜的知识大大开阔了大家的视野,成为我们这一代教师成长不可或缺的“食粮”。后来,我能为研究生讲授“电机统一理论”课并指导研究生论文,无不受益于两位教授孜孜不倦的知识传授和悉心指导。记得1983年,我首次指导硕士研究生,论文选题时,曹教授亲自至家中参与讨论,我表达了想延续姚教授的研究工作、希望在不对称电机的对称分析方面再做些研究的想法,曹教授深表赞同,并当场给予很多鼓励和建议。一星期后的一天,曹教授再次到来,送来许多资料,翻阅发现,文稿、摘记、参考资料等,全是姚教授的遗物。我不禁热泪盈眶,面对眼前慈祥的长者,我恩师,却失语良久,感激之情,不知如何表达。

20世纪60年代初,姚教授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我们都感到高兴和自豪。每次开会回来,她总会在教研室会议上为我们讲述大会情况。见闻述说中,不忘时时激励大家奋发向上,而且常带回一些大会赠品或纪念品。点点滴滴,包含关怀的温暖。二十年后,曹教授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出差回来,宿舍总是人满为患,曹教授侃侃而谈,为师生讲述在外的见间感受。记得有一次,谈到领导人接见,被接见者一一报上姓名,唯独曹教授只答“西南交大”,一语既出,效果立现,领导人停下脚步,问道:“你们那里情况怎样?”答:“很困难!”领导人似有所悟。这就是我们的老师,他早已将身心交给学校,并时时处处把自己和学校紧密联系在一起。

上苍恩赐,能跟随曹教授及夫人姚教授学习及共事多年,实属三生有幸。时隔数载,二老皆相继离去,可言犹在耳,音容笑貌常浮现眼前,昔日殷殷关切、谆谆教诲,难以释怀,于曹老九十诞辰之际,小作此文,回顾过往,聊以纪念二老知遇之恩。

写于2007年9月

作者简介

白家棣: 1957年毕业于唐山铁道学院电机系,教授,历任西南交通大学电机教研室主任、电机系代系主任、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四川省电机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