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曹老 > 曹老生平


友情链接

曹老生平

1.中学时代

     1933 年就读于岳云中学高十三班。( http://www.hnyyzx.com/default.aspx)

     湖南岳云中学由近代著名教育家何炳麟先生等人创办于1909年(宣统元年),初名"湖南南路公学堂"、"湖南第二公学堂",初址在长沙戥子桥、荷花池。1914年改为"湖南私立岳云中学,1938年因兵燹迁徙南岳,旋迁衡山白果、安化兰田,抗战胜利后,定址于南岳。

学校秉承"勤恪忠毅"之校训,矢志为国育才,迄今己培养高初中、专修科毕业生4万余人,其中不乏英豪俊杰,如革命先驱杨开慧、李启汉、何孟雄、潘心源,文学家丁玲、叶紫,军事将领那华、成普,音乐家贺绿汀,两院院士李薰、孟少农、曹建猷、钟训正等。

2.大学时代

1936年至1940年在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学习。

3.西南联大任教

1940年8月开始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工学院任助教,三年后升为教员,担任过电机学及电力系统方面的教学。1945年与夫人姚皙明均考取公费留学。1945年8月至11月经印度乘船到美国。

3.1公费留学

1933-1943年举办的六届庚款留美考试和1933-1947年举办的九届庚款留英考试是民国时期最著名、也是竞争最激烈的公费留学考试。留英考试要求考生具备两年工作或研究经历,而留美录取学生则先需要在国内有关专家指导下实习、学习一年。六届留美和九届留英分别录取132人和193人,共325人。

在当选院士的40名庚款留英学生中,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14人、交通大学5人、中央大学4人、西南联大3人,金陵大学、浙江大学、燕京大学各2人,北京大学、北洋大学、沪江大学、东吴大学、大同大学、西北工学院、上海医学院、厦门大学各1人。庚款留美院士中,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16人、交通大学7人、北京大学3人,中央大学、金陵大学、大同大学各2人,西南联大、燕京大学、南开大学、东北大学各1人。

当选院士的庚款留美公费生(不完全统计):

*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黄家驷(燕京、协和)、吴学蔺(大同)、顾功叙(大同)、黄文熙(中央)、戴松恩(金陵)、吴中伦(金陵)、马大献(北大)、蒋明谦(北大)、张炳熹(北大)、蔡金涛(交大)、钱学森(交大)、张光斗(交大)、张钟俊(交大)、张煦(交大)、曹建猷(交大)、殷宏章(南开)、龚祖同(清华)、时钧(清华)、赵九章(清华)、夏鼎(清华)、杨遵仪(清华)、武迟(清华)、胡宁(清华)、汪德熙(清华)、陈新民(清华)、屠守锷(清华)、孟少农(清华)、黄培云(清华)、吕保维(清华)、冯新德(清华)、吴仲华(清华)、杨振宁(联大、清华)。

*中央研究院院士:殷宏章(南开)、杨振宁(联大、清华)、何炳棣(清华)、张捷迁(东北)、林同骅(交大)、沈申甫(中央)。

*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院士:杨振宁(联大、清华)、夏鼎(清华)、沈申甫(中央)、林同骅(交大)。

3.2 1945年8月至11月经印度乘船到美国

1945年初,杨振宁等知悉" 各处录取之英美研究生及实习生等,有己出国者,有即启程者",而他们的行期依旧未定,不禁心急如焚。6月12日,张建侯、曹建猷、杨振宁等16名同学就出国问题向梅贻琦校长联名送上《呈请书》,要求联大指派专员办理出国手续,并要求对船位、费用、服装等问题作出答复。

经过多方争取,曹建猷、杨振宁等终于于1945年8月动身,乘飞机到印度,再由印度搭运兵船赴美留学。

4. 唐山铁道学院任教

从1951年8月开始在唐山工学院担任教授(唐山工学院在1952年更名为唐山铁道学院, 1971年迁到四川后,又更名为西南交通大学)。

4.1 被唐振绪校长的求贤榜打动,举家回国

1949年8月,在百废俱兴的繁忙工作中,唐振绪挑灯夜战,亲自撰写了"新唐院近景"一文,也就是一篇"求贤榜"登载在《建设事业励进社》的社报第100期上。这篇文章传到美国后,大家如获至宝,广为流传,美国费城出版的《留美科协通讯》在1950年2月全文转载,动员留学生回国工作。这次"求贤"活动,硕果累累,在不到一年的期间内,从美国、英国、台湾、香港和国内各地,引进许多知名的专家学者来充实增强教师队伍和研究所的科学研究力量。如增聘了曹建猷、任朗、史家宜、邵福日午、张万久、黄万里、刘福泰、孙竹生、胡刚复、赵松鹤、张正平、沈智扬、张震、余国琮、王柢、高渠清、钱冬生、劳远昌、吴炳焜、杜庆萱、林宗彩、朱觉、袁见齐、章守华、孙训方、刘钟华、何杰、江山寿、卢焕云、张熙年、吴文泷,胡汉泉、朱琪昌、卢肇钧等八十位教授。当时母校元老:罗忠忱、伍镜湖、李斐英、顾直孙、黄寿恒、王绍瀛、范治纶等老师均仍健在。原有的张文奇、罗河、李汶、杨耀乾、汪泰葵、杨荣宝等教授年富力强。除此,还聘请了讲师助教有二百多人。因而形成了"群英集唐山"的空前未有的兴盛局面。

曹建猷接受唐振绪校长的邀请,举家回国,于1951年8月到唐山工学院任教。

4.2 参加国务院组织的制订我国科技发展十二年规划

1956年,曹建猷参加了国务院组织的制订我国科技发展十二年规划的工作。与我国著名科技专家们一起全面地研究和制定了我国科技发展的蓝图。他敏锐地认识到铁道电气化对我国铁路运输发展的重大意义,决心为这一事业献身。在当时的工作总结中他曾写道:"加速器和自动化方面几次征求我对专业的意见,经过考虑,最后仍决定我己开始的铁路电气化专业。原因是这方面的人很少,国外也没有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可以回国。如我改行,将对这个新生的专业起不小的影响。"

当时,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同志主持制定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邀请了各部门、各行业知名专家、学者、教授,按照学科、行业分若干组,经过一年时间的研究、讨论,最后提出了"我国科技发展十二年规划“。当时交通组由程孝刚、吴仲华、张文泊、黎亮、曹建猷等十余名专家组成,张国坚同志任组长。他们提出的交通运输科技规划被列入国家科技规划中。交通运输科技规划的第一项就是综合运输(3501项)。根据这个规划,交通组建议尽快成立综合运输研究所。1957年,该项建议得到聂荣臻副总理批准,同意在中国科学院内成立综合运输研究所。1958年开始综合运输研究所筹建工作,1959年3月正式成立,建制归属中国科学院,业务上受国家政府部门领导。

4.3 获1958年重点研究项目资助

曹建猷获得了1958年重点项目的资助。

4.4 与时任铁道部副部长石志仁共商牵引动力发展方向

石志仁,字树德。1949年10月被任命为铁道部副部长。分工主管机车车辆修理局、机务局、电务局、卫生局、车辆局、机车车辆制造局,后来主管机车车辆工业局。除负责铁道科技工作外,还多次受周恩来总理的指派,参加各种法规的研究制定工作和一些外事社会活动。

在他被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任国家科委机械组副组长、铁道组长期间,积极参加组织制定国家科技发展规划。

自1956年起,石志仁集中主要精力指导现代化新型机车车辆的研制开发工作。他和程孝刚等人参加全国科学发展十二年规划会议,曾多次组织有关部门、科研单位和铁路高等院校的专家,以及路外的专家、学者,进行各项技术决策的探讨。如牵引动力的发展方向,曾做过广泛周密的调查研究和反复论证。

为研制电力机车,赴宝凤段电气化铁路,进行了全面考察,特别对法国进口的6Y2型电力机车的技术性能和运用维修等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考察。在凤州与唐山铁道学院教授曹建猷共同探讨有关长大坡道区间电力机车制动再生发电反馈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石志仁与程孝刚、曹建猷等专家们共同探讨,结合实际考察,集思广益,形成牵引动力发展方向的指导原则。

曹建猷院士主要论著

1. 曹建猷.Betatr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T Synchrotron.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论文. 1950.

2. 曹建猷.我国铁路电气化的途径. 人民日报,1956.

3. 曹建猷.交流牵引网电计算的普遍公式. 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试册(第一册). 1964.

4. 曹建猷等.牵引变电所. 北京: 人民铁道出版社,1960.

5. 曹建猷.牵引网电计算的严格公式. 铁道电气化专业学术会议报告集.铁道出版社,1965.

6. 曹建猷.电力铁道供电. 教材.唐山铁道学院,1965.

7. 曹建猷.电力铁道供电系统. 教材.西南交通大学,1975.

8. 曹建猷.牵引变电所电气设备. 教材.西南交通大学,1975.

9. 曹建猷.电子计算机技术讲座(上、下册). 教材.西南交通大学,1978.

10. 曹建猷.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84.

11 .曹建猷.离散数学.峨眉: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86.